html模版大學生信用卡不再吃香,銀行校園貸如何避免重蹈信用卡覆轍?
2017-07-08 19:56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大學生信用卡不再吃香,銀行校園貸如何避免重蹈信用卡覆轍?

曾經風行一時的學生信用卡(下稱“學生卡”)如今已經面臨幾近消失的窘境。

7月5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佈瞭《關於銀行發展學生信用卡業務的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各銀行的學生卡業務目前普遍處於萎縮狀態,多傢銀行已暫停發卡,工農中建四大行等少數銀行雖仍在堅守,但均明顯放緩瞭該類卡的發展步伐。

有觀點認為,學生信用卡是校園貸的雛形,如今的校園貸在自助申請、循環出借、全額提現等特征上仍然與傳統信用卡業務十分相似。而這形似的業務特征讓不少人不禁起疑,新版的銀行校園貸是否也會走上學生卡的舊路,以至重蹈覆轍呢?



對此,交通銀行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周昆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如今的校園貸的確和傳統信用卡有相似之處,商業銀行在佈局校園貸的同時,如何不重蹈當年校園信用卡的覆轍,對銀行來說是風險把控能力的考驗。

學生卡市場萎靡不振

談起學生卡,業內人士並不陌生。它是商業銀行專門針對在校大學生(含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下稱“學生”)發行的信用卡,被看作“校園貸”的雛形。

早在本世紀初,不少商業銀行就開始“跑馬圈地”,推出針對學生的信用卡業務。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在校大學生持卡比例達到15.1%,2007年上升到24%,這讓很多缺少自控能力的大學生迅速淪為“卡奴”。

學生過度透支信用卡、傢長被迫還債事件頻發,增加瞭銀行發卡風險,也引發學生傢長不滿。最終監管部門不得不收緊對校園信用卡業務的管理,各商業銀行也相繼叫停瞭大學生信用卡業務。

目前,除建行、中行少數幾傢銀行的名校校友卡能在填寫“第二還款源”的前提下申請少量額度外,農行、工行、招商銀行的學生卡均隻能作為“儲蓄卡”使用。

招行某客戶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學生畢業前,該行學生卡的信用額度將暫時封存,但學生可通過先存款後消費正常享受積分累積等招行信用卡權益以及費用減免等校園卡專屬優惠。至於額度,隻能待持卡人畢業後到發卡機構申請將學生卡轉為標準版信用卡後,才能申請。

發卡行少瞭,聽過並用過這類卡的人自然也就少瞭。

上述報告顯示,在其采取的樣本中,18.6%的學生“沒聽說過或不瞭解信用卡”,29.3%的學生“覺得信用卡沒什麼用處或者不好用”(交叉分析發現,這部分學生大都沒有申辦或使用過信用卡)。

而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走訪幾傢大學時也發現,台中註冊商標費用不少大學生對“學生卡”基本沒有概念。沒聽過更沒用過是他們較為普遍的態度。而一些聽說過這類卡的學生對此並無開卡欲望。

註冊商標申請台中聽說額度小到沒朋友,功能也不是不能代替,感覺很雞肋。”一位在校大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銀行重返“校園貸”

學生卡退,校園貸進。

近幾年,學生卡雖然逐漸退出瞭市場,但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卻沒有減少。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大學生的總體消費規模已提升到4500億元左右,規模龐大。

在旺盛需求下,各類非正規金融近幾年逐步進入校園市場快速發展,衍生出高利貸等風險事件甚至惡性事件。

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學生合理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正規金融機構的滿足,是近年來“校園貸”亂象滋生的重要土壤。

因此,在政策上要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把正門打開”,讓銀行重返大學校園,滿足學生合理的生活、消費和融資需求。

為此,6月28日,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並明確退出時間表。

同時,為滿足大學生在消費、創業、培訓等方面合理的信貸資金和金融服務需求,國傢允許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制化、規范化的金融服務,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

興業銀行某零售部負責人此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監管部門鼓勵“正規軍”進軍校園貸體現瞭監管部門疏堵結合的決心,希望商業銀行積極研究探索校園貸可持續經營模式,通過發展正規金融將“正門打開”,把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做到位。

周昆平表示,銀行重新佈局校園金融,無疑能起到凈化行業環境的作用。目前,銀行的校園貸年利率多為5%至6%,比此前網貸平臺的校園貸利率至少減半,銀行的低利率產品將倒逼校園高利貸退出,對有限改變當前“校園貸”混亂現象。

借助大數據防范風險

學生信用卡是校園貸的雛形。如今的校園貸,雖然是以貸款的形式發行,但其自助申請、循環出借、全額提現等特征,卻與傳統信用卡業務十分相似,因此,仍然存在著過度消費、違規使用、無力償還的業務特征。

這讓不少人不禁起疑,新版的銀行校園貸是否也會走上學生卡的舊路?

對此,周昆平表示,在金融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和方法來防范這種風險。而且銀行也可以借助互聯網金融的電商場景掌握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從而為防控過度消費、違規使用等風險提供技術支撐。因此,銀行利用大數據來解決“校園貸”這個難題還是值得期待的。

資深金融人士史晨昱也撰文表示,重返校園市場的銀行勢必應將風控放在首位,在準入門檻、申請流程、授信額度等方面更加謹慎,如對於簽訂貸款協議或發生貸款的學生,系統每半年對學籍信息進行批量核查;實施階梯式貸款授信等。

史晨昱進一步補充,銀行應總結前期網貸平臺的經驗教訓,積極探索適應大學生市場的風險控制流程,從而嚴格控制借款人信用風險。

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認為,做到以下三點,不僅是銀行新版校園貸產品,政策也可鼓勵學生卡重返大學校園。這三點分別是:進一步擴充征信數據源;利用大數據提高風控水平;建立與高校之間的聯動機制。

見習記者 陳聖潔

國際金融報∣解鎖更多精彩內容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投訴



台中商標申請查詢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wlt603p1j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