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模版連CEO也下臺!巨頭Uber如何一步步淪為“真空”獨角獸?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獵雲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獵雲君:這一次,卡蘭尼克的離職也給市場留下瞭一個巨大的懸念:誰將來收拾Uber的一灘爛局,這個昔日被捧上塔尖的共享經濟巨頭,還能再次輝煌嗎?盡管Uber第一季度全球營收飆漲至34億美元,幾乎是2016年同期的3倍,但它的市場份額正逐漸被對手台中註冊商標流程侵蝕。

今日消息,在5名大股東的層層重壓之下,卡蘭尼克終於還是卸去瞭Uber CEO一職。

據悉,這5名股東包括Benchmark、First Round Capital、Lowercase Capital、Menlo

Ventures以及Fidelity

Investments,他們股份加起來占到Uber總股份的1/4。在周二,他們聯名給卡蘭尼克寫瞭一封信,要求卡蘭尼克立即離開,公司也需要更換領導團隊。

在與董事會成員溝通數小時之後,卡蘭尼克最終同意辭職,不過仍會作為Uber董事會一員存在。

在這之前,Uber早已醜聞纏身。獵雲網也曾多次追蹤報道相關消息:《高管頻頻離職,CEO

宣佈無限期休假!飽受打擊的Uber還能硬得起來嗎?》、《諷刺至極!除瞭燒錢,Uber的“攬客招牌”拼車服務Uberpool竟一文不值?》、《瘋子還是天才?Uber首席執行官億萬富豪Travis

Kalanick的多重矛盾人生》...

公司走到今日這個管理層真空的局面,也並非一日之寒。

特朗普,這個鍋你也要背!

17年,卡蘭尼克仿佛是遇上瞭史上最強的“水逆”。

1月,特朗普上臺,並發佈瞭極具爭議的

“穆斯林”禁令,激起千層波瀾。美國人民對特朗普的反對之聲達到瞭高潮。這一股反抗熱潮,除瞭波及政府部門,也影響到瞭美國各個科技公司的發展和運營。

然而,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反抗熱潮中,Uber率先中靶。

當時,為瞭抵制特朗普的政策,紐約出租車司機集體罷工。但是,在這個局勢下,Uber卻關閉瞭部分地區的“動態定價”功能。這也就意味著公然和“反川普活動”唱反調。


此外,鑒於CEO

卡蘭尼克又是特朗普商業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因此美國群眾理所當然地把對特朗普的不滿和怒火,轉移到瞭Uber上,發起瞭一場聲勢浩大的“刪除 Uber”的活動

。根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卸載Uber的用戶數高達20萬。

這也是Uber在17年始遭受的第一次打擊,同時也是卡蘭尼克的噩夢開始。

性騷擾案件,暴露瞭Uber公司文化陰暗一隅

成立8年,Uber幾乎不斷地遭受爭議。然而,真正引起軒然大波的,其實是Uber一名前員工的一篇博文。

2月,Uber前軟件開發人員Susan

Fowler在網上發表瞭一篇博文,稱她在Uber工作時遭到瞭性騷擾,而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居然在避重就輕,試圖包庇禍首。

Fowler在博文中寫道:“很顯然,他試圖讓我和他發生關系,這一意圖是非常清楚的,我立即對這些聊天消息進行瞭截圖,並向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舉報瞭他。”但是,公司高管告知她,對方是一位“業績出眾者”,他們不想懲罰他,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無知的錯誤”。

Fowler的這篇博文引起軒然大波。Uber的公司文化備受抨擊。過後不久的員工大會上,卡蘭尼克對公司在企業文化上所存在的缺陷道歉。

據知情人士透露,牽涉該事件的兩名高層管理人員,即董事會成員Ryan Graves和首席技術官Thuan Pham將會接受詳細審查。

然而,更讓Uber頭痛的在於這件事件台灣註冊商標發酵的結果。事件發生之後,Uber對至少215名員工展開瞭調查,並且開除瞭20餘名與性騷擾事件相關的人員。

在調查中,Uber被指控管理結構膨脹、稚嫩,導致瞭厭女文化和錯誤管理的出現。在它12000名員工中,3000名居於管理崗位,而很多人之前根本沒有管理經驗。

盡管公司力辯其中真偽,但仍有些百口莫辯。

“無人駕駛”項目醜聞頻發

2月,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創企Waymo對Uber提起控告,稱其竊取商業機密、知識產權,以及與其激光雷達系統相關的專利。自此,兩傢公司之間的糾紛正式拉開帷幕。

Waymo稱,其工程師Anthony Levandowski

下載盜取1.4萬份機密文件,其中包括瞭價值極高的激光雷達電路板的設計資料。Levandowski將這些資料轉移到自己的SD

Card中,重裝瞭操作系統並格式化瞭自己的電腦。之後,把這些材料帶到瞭Uber。


2017年4月,Uber表示,Levandowski將不再參與公司自動駕駛汽車項目中與激光雷達相關的一切工作,並不再擔任Uber在匹茲堡的研發中心ATG的主管。5月31日,Uber正式宣佈,解雇Levandowski。

Levandowski在Uber一直負責自動駕駛部門,這個部門也被卡蘭尼克稱為“Uber”的未來。Levandowski的離職,也意味著這個項目可能會遭到長期擱淺。

當然,這並不是Uber遇到的第一期自動駕駛醜聞。3月26日,Uber無人駕駛車在行駛過程中與另一輛車相撞發生側翻,Uber當即叫停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技術的惡評,也讓圈內人士開始質疑,一直揚言深耕無人駕駛的Uber是否有些過於浮誇?

高管離職潮爆發,管理層開始懸空

如果說,上文提到的大多數內容都在於外患,那麼真正給予Uber致命打擊的,當屬於頻頻發生的高管離職事件。

除瞭上文提到的因為涉嫌性侵事件被開除的20人,以及侵犯專利的Levandowski之外,離職的高管還包括以下人物:

2月底,受到性騷擾醜聞的波及,負責工程技術的高級副總裁Amit Singhal離職。此人原是谷歌公司的高管;

3月5日,產品副總裁Ed Baker也因性騷擾指控而選擇辭職。

3月20日,Uber總裁、二把手Jeff Jones辭職,原因或是因為卡蘭尼克計劃招募一名職位與其沖突的高管;

3月30日 , 先進技術部門副總裁Brian McClendon聲稱想從政,因此離職。

4月,通信與政策負責人Rachel Whetstone離職;

5月,Uber歐洲、中東和非洲業務的法律總顧問Jim Callaghan離職。

6月1日,財務主管Gautam Gupta離職。

6月7日 ,Uber元老級人物Eric

Alexander因在印度女子被Uber司機強奸的醫療報告事件中處理不當而離職;第二個星期,卡拉尼克的親密盟友,高級業務副總裁Emil

Michael離職;就在Michael離開的第二天,董事會成員David Bonderman因在全體員工大會上發表冒犯女性的不當言論向公司提出辭職。




Emil Michael

最終,CEO卡蘭尼克也迫於資方壓力,宣佈離職。Uber正式成為瞭一個純粹的“自動駕駛”的公司。

Uber慘禍頻出,競爭對手卻不停融資、合作

Uber從17年開始,連連受挫。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僅是看客。至少它的競爭對手Lyft和Grab正在馬不停蹄地前進,該融資的融資,該合作的合作。

3月,Uber的東南亞市場競爭對手Grab籌得15億美元融資。5月,另外一傢按需出行創企Go-Jek完成12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0億美元。

再把目光放回美國,這兒Uber誕生的地方,戰況則更為微妙。

4月份時,Uber的直線競爭對手Lyft就確認新一輪融資完成,最終融資額6億美元,至此該公司估值達75億美元。到瞭5月,Lyft又跑去和Waymo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車輛技術。兩傢公司聲稱,將會在無人駕駛產品和試驗方面進行合作。這就不免有些諷刺瞭,因為Uber當時正和Waymo的無人駕駛專利官司打得難解難分。

轉眼到瞭6月,Lyft再次行動,宣佈瞭全新的合作夥伴——來自波士頓的無人駕駛技術公司Nutonomy。Nutonomy是全世界第一傢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的公司。

有此可能看出:Uber受挫,給瞭它的許多競爭對手趁勢而上的機會。不過,Uber當然也並非坐以待斃。

面對公司高官懸空,其的確也采取瞭一系列措施,不停招進新的高管。幾個月前,Liane

Hornsey成為Uber的人力資源主管;最近,該公司聘請瞭前蘋果執行官Bozoma st . John擔任首席品牌官;另外,哈佛商學院教授Frances

Frei被任命為首席領導和戰略副總裁。據瞭解,Uber仍然在尋找一位擁有“上市公司經驗”的新的法律總顧問,以及首席運營官和首席財務官。

另外,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根據,Uber在今日更是推翻瞭長期政策——首次允許司機收取小費!

盡管其Uber第一季度全球營收飆漲至34億美元,幾乎是2016年同期的3倍,但它的市場份額正逐漸被對手侵蝕。5月底,Uber在美國的年增長已經放緩至40%,去年同期則為55%。Uber的美國市場也在一步步萎縮,從今年1月初的84%縮小到瞭5月底的77%。

這一次,卡蘭尼克的離職也給市場留下瞭一個巨大的懸念:誰將來收拾Uber的一灘爛局,這個昔日被捧上塔尖的共享經濟巨頭,還能再次輝煌嗎?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獵雲網

(責任編輯:婁在霞 )


和訊網今天刊登瞭《連CEO也下臺!巨頭Uber如何一步步淪為“真空”獨角獸? 》一文,關於此事的更多報道,請在和訊財經客戶端上閱讀。





如何申請註冊商標台中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wlt603p1j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